产品中心
九游会网站登录:新规则下如何选报高校
来源:九游会网站登录    发布时间:2025-10-14 22:22:56

九游会网页登录:

  申请是否可能成功,这取决于填报和录取的规则。现在讲解填法的多,解释录法的少(只说是计算机程序规定)。而考生最不了解的是政府和高校的录取规则,所以疑窦丛生。

  每年不知有多少人为高考填志愿而犯愁。今年的“平行志愿”填报办法刚出笼,媒体又炒得沸沸扬扬,大谈其中的“误区”,好像旧愁未了,陷阱更深。考生们由于家长要求、高中里各种指导、高校宣传、媒体预测、专家提醒和政府规定,既要估计自己的考分,又要猜测申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;既要在自己的分数、志愿、大学之间权衡,又要与同伴竞争。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志愿表上所有空格填满,心里仍然忐忑不安。大概很少有像大学报考这样一样事情,可以令全社会如此自觉、专心地一起学习研究。

  高考填志愿,说白了,就是选择高校过程中的申报程序,是申请人对一所高校表达入学的愿望,其本质是选择一种比较符合自己意愿的受教育和人生发展机会。为何需要选择这所高校?一看自己意愿,二看该校教育水平,三看成功的可能性。遗憾的是,现在人们填志愿时最要花心思的是第三,而不追究第一和第二。

  申请是否可能成功,这取决于填报和录取的规则。现在讲解填法的多,解释录法的少(只说是计算机程序规定)。而考生最不了解的是政府和高校的录取规则,所以疑虑丛生。不少考生和家长或以为录取分数线是由高校设定的,或以为高校是可以随意录取或不录取考生的。这些都是误解。

  录取的基本规则是公开报名、有限填报、按校排队、高分优先。考生填报了一所高校,就与报考该校的所有考生一起,按分数高低排队录取,直到名额用完为止,最末位(不是最差)的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。可见,录取结果是由相愿考生的分数竞争决定的,志愿填报时谁都料不准,但填完后就成定局,谁都改不了。

  所以,规则本身决定了风险,促使考生的选择动机偏向“安全”,顾不上报考高校的真正目的。平行志愿使考生有多次“按校排队”的机会,这是它最大好处。但它毕竟不是全面开放的申请和选拔制度。

  怎样算是按照自己意愿选择高校呢?自己的志愿是什么?是求知欲、职业、名利还是就没有?对不少考生来说,这样一些问题比录取规则更难解。但这些不同性质的意愿,必然的联系到对教育的需求。如文学爱好者可以报考文学,可别太拘泥于职业;擅长绘画者可以报考多种设计专业,也可以做各种设计职业;要当科学家或工程师者,可以不受专业限制;要升官发财的,可以不论高校;志愿不明确者,那就别计较专业。如果高考制度更开放(尽管高校可能会感到麻烦一些),它会引导考生更真实地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。但对考生来说,应始终把握最真实的东西。选择高校主要是为发展自己的求知欲,对什么知识或问题有兴趣?这是自己最应该关注的问题。

  当下考生普遍重视就业需求,但要想清楚专业与职业、教育与就业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,以免误导自己。职业变化总比专业快,种类总比专业多。热门专业未必能保证就业,就业未必必须专业对口;接受教育是为了完善人生,人生的意义比职业大,生活的问题比就业多。就业不等于发展,就业以后的困难或许更多;素质与能力才是生活之本,也是就业之本。优秀的人总有机会,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算优秀。切不要把得到名利作为意愿。

  选择高校,就要了解高校。了解高校教育水平不容易,不能只听名气、看校园。由于从高校招生宣传材料中看不出问题,政府的教学评估信息又看不到,这里建议考生自己去查看几个最基本的信息。

  一是教师。生师比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指标。一所高校专任教师太少,学生太多,虽节省开支,对学生总归不利,也很难使人相信它会把学生放在多重要的地位。还有就是教师职称和学位情况,两者以高为好,在选择同类高校的时候,这个因素更有参考价值。考生可以从高校的网站上查教师和学生总数,如要更详细一些,可以按专业查教师和学生人数,再汇总核对,这对选择专业也有帮助。如再要确切一些,可以核对课程表上的开课教师信息。

  二是课程。高校开课没有硬性的数量规定,所以,关键是看学生有多少选课的机会,这犹如商品不充裕的市场经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一样。有的国际著名大学号称课程比学生多。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教学计划书中了解课程总数和专业课程数,参照学生与教师数等,就大概知道选课机会了。如再仔细一些,可以分析高校的课程种类。课程种类多,则师资丰富,满足学生兴趣的机会可能也多一些。

  三是书刊。将高校书刊总数与学生总数比照,得到的是生均书刊数。好的大学必有大量的书刊,而且种类多,使各种学生可以方便地借阅。现在考生很少关心这个信息。

  此外,考生还能关注一下高校中与自身相关的信息,比如允许借多少书刊、选多少门课程,有多少交流机会、多少社团等。这里反映了高校的教育方法的理念和培养资源。资源比较丰富、对学生比较开放的高校,比较值得选择。

  选择高校是考生的权利。提高考生选择高校的能力,既有利于考生,更有助于促进高校的建设。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了,考生的机会增加了,但愿更多的考生能更理性地选择高校,获得实现自身志愿的机会;但愿更多的高校能更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,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;但愿社会能够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需求关系,促进高等教育沿着符合教育规律、学生与高校长远利益的方向发展。

产品中心

站内搜索

推荐产品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陈经理
手机:177 1706 1701
电话:021-56387568
邮箱:123848020@qq.com